【等待,是值得的】
第一天的馬祖南竿行程,我帶家人先搭清晨的飛機抵達。一到南竿,總覺得些許霧茫茫,心想既然到了,兩小時後的旅行團應該更順利的抵達。
結果判斷錯誤。我跟馬祖團隊雅評在南竿咖啡館不斷看手機確認狀況,最後確定早上班機都取消了,旅行團飛不過來。
尤其第二班飛機沒落地,原班返回台北。台北的旅行團友人更加擔心。
還好,補到了下午五點二十分起飛的班次。團員們先各地解散,最後再回松山集合。
我們趕緊調度行程,重新調整晚上與隔天的內容,並確定流程。
傍晚六點十分,我們站在南竿機場,終於看到熟悉的面孔,大家互相拍肩膀道賀,真是又驚又險又喜。
第一晚的行程、第二天與第三天的行程,幾乎都是馬祖過去旅行團從未體驗的內容。
一位從事外國人來台灣旅遊的年輕創業家,從一到馬祖走行程之後,一直驚呼,這個場景結合這些菜色,這太厲害了吧,這太強了吧.....
一位公部門觀光單位主管,邊玩邊吃邊思考,這些到底怎麼做的,這些團隊成員怎麼組合的,怎麼規劃的....
但這些內容,原本就存在於馬祖日常生活、以及青年原本就有的創意創業內容。
只是沒有被整理、編輯、整合與爬梳脈絡,賦予更好的意義與價值。
有組團隊沒有參與晚餐,在地青年說應該是去慶功了。隔天一問,原來是去開檢討會,思考如何精進。
第二天午餐,簡單卻細緻。圖隊說壓力好大,但被洪老師激發潛能了,沒想到原來可以做到。
第二天晚餐更精彩,都是簡單的原味,卻很貼近地景與生活。
看團隊忙進忙出,內容與呈現,都超過我的期待,挑起我的食欲跟感動。當然旅行團的團員們已經是一直高喊海鮮米粉湯不夠吃,一盆又一盆的增添。
旅人走到每個地方都很想掃光產品。魚丸、餛飩、醋、魚露、咖啡、紅茶、啤酒、甜點、魚麵、老酒..........
對於年輕的團隊,我都是笑笑打氣與感謝。有時察覺該調整,就悄悄走過去提示一下,或是幫忙提問,聚焦旅人的感受。
我呢?兩晚都睡不好。半睡半醒的都是充滿隔天的行程與流程要怎麼進行,客人開心嗎?驚喜嗎?還有沒有要精進之處呢?
第二天傍晚,大家都在退潮海灘上採螺貝。我看到一位八十五歲的章魚達人,精神抖擻地走在海灘上,已經捕獲不少章魚了。
他用一生時間等待,等待大海的恩賜,等待生命的豐盛。
這趟馬祖之旅,等待也是值得的。
當旅行團團員對年輕團隊、帶路的長輩,參與料理的長輩給予熱烈的掌聲與感謝,我相信大家彼此都是感動與開心。
因為台灣可以做出更精緻、融合在地生活與故事,有更多交流互動的行程。
不一樣的馬祖行程,值得大家等待。未來會讓行程上線,還能針對需求量身定做。
這次的團員也有《風土經濟學》的總編輯與主編參與,她們吃的玩得很開心,身為作者的我,應該更驕傲了。
今晚行程結束,我也可以好好睡一覺。